最新公告
  • 欢迎您光临范文专家站,一个优质的范文模板文案基地。欢迎加入VIP
  • 木兰诗中的顶真句有哪些_木兰诗中的顶针句子有哪些

    正文概述    2025-03-19 09:36:33  

    木兰诗中的顶真句有哪些

    木兰诗中的顶真句有哪些?

    小学教师职称评定述职报告

    答案:诗中有3处用了顶真修辞手法:“军书十二卷,卷卷有爷名。”“归来见天子,天子坐明堂。”“出门看火伴,火伴皆惊惶。”以上3处,下一句的开端和上一句的结尾词语相同,头尾蝉联,上递下接,语句显得明快,富有节奏。


    木兰诗的修辞手法

    一、摹状

    诗的开篇描写木兰织布:“唧唧复唧唧,木兰当户织。” “唧唧”是描摹织布机的声音,这样写,给人如临其境,如闻其声的感觉。此外,本诗还有2处用了摹状的修辞手法:

    “不闻爷娘唤女声,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。”

    “不闻爷娘唤女声,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。”

    “鸣溅溅”是描摹黄河流水的声音,“鸣啾啾”是描摹战马嘶鸣的声音。

    二、映衬

    诗中有4处用了映衬的修辞手法:

    “不闻机杼声,惟闻女叹息。”

    ““不闻爷娘唤女声,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。”

    “不闻爷娘唤女声,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。”

    “木兰不用尚书郎。愿驰千里足,送儿还故乡。”

    第一处以“不闻”和“惟闻”作对比,更显得木兰思虑之深。

    第二处和第三处的“不闻”和“但闻”形成鲜明对比,表达木兰从军依依惜别的心情。

    第四处把“作官”和“回乡”两种事物加以比较,“不用”和“愿驰”作对比,突出了木兰不爱功名利禄,只盼重返家乡的可贵品格。

    三、设问

    “问女何所思,问女何所忆?女亦无所思,女亦无所忆。”

    此处是两问两答,都是明知故问,自己作答,突出了木兰忧虑之深,同时有助于唤起下文,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。

    比喻与反问

    诗的最后一句:“雄兔脚扑朔,雌兔眼迷离;双兔傍地走,安能辨我是雄雌?”这里,以雌雄双兔为比喻,说代父从军的木兰的装束、行为都令人难辨男女;甚至同他在一起的伙伴也“不知木兰是女郎”。

    同时,在比喻中兼用反问的修辞手法,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,加重了语气,增添了感情色彩。

    五、排比

    《木兰诗》有3处用了排比的手法:

    “东市买骏马,西市买鞍鞯,南市买辔头,北市买长鞭。”

    “爷娘闻女来,出郭相扶将;阿姊闻妹来,当户理红妆;小弟闻姊来,磨刀霍霍向猪羊。”

    “开我东阁门,坐我西阁床;脱我战时袍,著我旧时裳;当户理云鬓,对镜帖花黄。”

    这3处都是把内容相关、结构相同或相似、语气一致的`3个或4个句子连用,增强了语句的气势。第一处描写木兰出征前紧张、忙碌地准备行装的情景;第二处描写木兰回到家乡,家人迎接木兰的热烈场面;第三处则是描写木兰回到久别的家乡后,走进家门和重着女装时的欣喜心情。

    六、对偶

    诗中有5处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:

    “不闻机杼声,惟闻女叹息。”

    “朔风传金柝,寒光照铁衣。”

    “将军百战死,壮士十年归。”

    “策勋十二转,赏赐百千强。”

    “旦辞爷娘去,暮宿黄河边;不闻爷娘唤女声,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。旦辞黄河去,暮至黑山头;不闻爷娘唤女声,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。”

    此5处均用结构相同、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,内容互相补充,音节和谐优美,富有节奏感。其中,第5处是对偶中含对偶:“旦辞爷娘去,暮宿黄河边;不闻爷娘唤女声,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”与“旦辞黄河去,暮至黑山头;不闻爷娘唤女声,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”形成对偶;上述两句中的“旦辞爷娘去,暮宿黄河边”是对偶句,“旦辞黄河去,暮至黑山头”也是对偶句。

    七、夸张

    诗中有3处使用了夸张手法:

    “军书十二卷,卷卷有爷名。”

    “万里赴戎机,关山度若飞。”

    “策勋十二转,赏赐百千强。”

    在这里,对所述事物的形象、特征、程度都作了扩大的描写。“十二卷”、“十二转”、“万里”、“百千强”都非实指,而是采取“虚言多数”的手法。“十二卷”是夸张地说征兵文书下达的频繁,以突出军情的紧急;“十二转”是说木兰战功卓著,官爵越升越高;“万里”是极言征程之远;“百千强”是说木兰受到的赏赐之多;“飞”更是夸大地说明行军的快速。

    木兰诗中运用顶针手法

    八、借代

    诗中有2处使用借代的修辞手法:

    “朔风传金柝,寒光照铁衣。”

    “愿驰千里足,送儿还故乡。”

    这2处均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,使语句的表达更加鲜明生动。“朔风传金柝,寒光照铁衣”是对偶兼用借代修辞手法。“金柝”是古代军队用作煮饭和打更的铜器,“铁衣”指古代战士穿的有铁片的衣甲,是用部分(金柝、铁衣)代替整体(军队),突出战争环境的艰苦。“千里足”实为“千里马”,用“千里马”的特征来代替本体,形象地表达了木兰急于返回家乡的心情。

    九、复沓

    诗中使用复沓的语句有4处:

    “问女何所思,问女何所忆。”

    “女亦无所思,女亦无所忆。”

    简历一定要白底证件照吗

    “旦辞爷娘去,暮宿黄河边;不闻爷娘唤女声,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。旦辞黄河去,暮至黑山头;不闻爷娘唤女声,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。”

    “爷娘闻女来,出郭相扶将;阿姊闻妹来,当户理红妆;小弟闻姊来,磨刀霍霍向猪羊。”

    第一处和第二处分别以相似的词句加以重复,设问中兼用复沓手法,显示忧虑之深。

    第三处以相似的词句在诗中出现两次,反复写出木兰恋家思亲的内心活动和征途上的艰难困苦。

    第四处以相似的句式写木兰的家人迎接木兰归来的欣喜情景。

    十、反复

    “旦辞爷娘去,暮宿黄河边;不闻爷娘唤女声,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。旦辞黄河去,暮至黑山头;不闻爷娘唤女声,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。”

    此句中连用两个“不闻爷娘唤女声”,完全相同的词句,对偶、复沓中兼用反复手法,凸显了木兰对父母的思念之情。

    十一、错综

    “阿爷无大儿,木兰无长兄。”

    句中的“大儿”与“长兄”同指一人,却故意措辞有别,避免了单调乏味。从不同角度表明家中无人出征,突出木兰内心的忧虑。

    十二、互文

    诗中使用互文的手法有4处:

    “东市买骏马,西市买鞍鞯,南市买辔头,北市买长鞭。”

    “开我东阁门,坐我西阁床。”

    “当窗理云鬓,对镜帖花黄。”

    “雄兔脚扑朔,雌兔眼迷离。”

    此4处中每句均互相呼应和补充,上文省去了下文里将要出现的词语,下文里省去了上文里已出现的词语。

    第一句,并不是只在东市买骏马……,而是到东、西、南、北的市场去买骏马、鞍鞯、辔头和长鞭。

    第二句则应理解为打开东阁的门,在床上坐坐;打开西阁的门,在床上坐坐。

    第三句则应该理解为对着窗户照着镜子梳理云鬓并贴上黄花。不是理云鬓只当窗而不对镜,贴黄花只对镜而不当窗。

    第四句应当理解为“雄兔脚扑朔眼迷离,雌兔眼迷离脚扑朔”,而不能说“脚扑朔”是雄兔的特征,“眼迷离”是雌兔的特征。

    云美范文,一个优质的源码资源平台!
    云美范文 » 木兰诗中的顶真句有哪些_木兰诗中的顶针句子有哪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