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公告
  • 欢迎您光临范文专家站,一个优质的范文模板文案基地。欢迎加入VIP
  •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一课时_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课件

    正文概述    2025-04-01 13:22:42  

    电子课件与传统的教科书相比,它的优势在于资源的丰富性和学习的自主性。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课件吧!

  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课件

    教学目的:

    1、认识8个生字,会写12个生字。正确读写有关的词语。

    2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深入第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。

    3、感受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,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。

    教学重点:

    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。

    教学难点:

    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,深入体会周恩来立志的原因。

    教学准备:

    一、教师准备:

    1、小黑板。

    2、有关周恩来同志的图片,有关生平和当时社会状况的资料。

    二、学生准备:

    1、预习课文,把课文读通,借助工具书理解字、词。

    2、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周恩来同志生平和当时社会状况的资料。

    教学时间:

    3课时。

    教学过程:

    第一课时

    一、了解人物,引入新课。

    1、出示周总理的图片或课件。「有条件可用不同时代的图片」让学生看后问:“你们知道这是谁吗,你们对他还有哪些了解?”「让学生交流相关资料,加深对人物的认识,教师作补充。」

    2、今天,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》。「板书课题生齐读」

    3、提问:读课题后谁来说一说课题的意思。「崛起:是兴起的意思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:是为祖国的兴盛和民族的振兴而学习。」,那是谁“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”呢?「生答」师板书:周恩来。

    二、初步读文,扫清文字障碍。鼓励学生自主识字。

    1、指名读全文,正音。

    2、同桌互读,并交流积累的词语。

    3、测读生字,并提醒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注意其读音。「注重对后进生的测读和鼓励。」

    4、指导书写难写的字。如:“崛”、“嚷”等

    三、再读课文,了解课文内容。

    1、自主学习。

    出示有要求的小黑板

    学习思考:

    「1」课文有几个自然段?

    「2」你从每个自然段中读懂了什么?

    「3」课文写了少年周恩来的几件事?

    2、合作交流。

    「1」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读课文。

    「2」同桌同学交流读文所得。

    3、小组交流。

    侧重进行自主学习思考“「3」”

    消防工程分包施工合同

    4、指名汇报学习和交流情况。

    「1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:课文写了少年周恩来的哪几件事?试给课文分段。

    第一件:讲伯父嘱咐周恩来,不要到外国租界地。周恩来对此迷惑不解。

    第二件:讲周恩来在租界里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到洋人的欺侮,而围观的中国人都敢怒不敢言,从而体会了“中华不振”的含义。

    第三件:在修身课上,周恩来铿锵有力地告诉大家,他“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”。」

    「2」试给课文分段。

    第一段「第1——6自然段」写:少年周恩来听到伯父叹着气说:“中华不振”而感到疑惑。

    第二段「第7——9自然段」写:少年周恩来在租界看到中国人受欺凌,而围观的中国人敢怒不敢言,这使他体会到伯父的话。

    第三段「第10——16自然」写:在修身课上周恩来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明:要“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”。

    第四段「最后一个自然段」写:周恩来少年时代就心系中华的振兴,立下大志。

    5、多种形式朗读课文,并学习归纳主要内容。

    四、布置作业。

    1、抄写生字和有关词语。

    2、把课文中的三件是用简练的语言写下来。

    五、课堂小结:同学们!通过你们的学习,对周恩来有了一定的了解,对文章的条理和主要内容有初步的认识,同学们在学习中表现很好;但我还希望同学们回去很好地读课文,认真学习,深入体会文章的内容和所表体现的人物品质。

    第二课时

    一、复习导入。

    回忆课文中讲了少年周恩来的哪几件事,分别用一个词,概括在这三个阶段中,周恩来的情感变化?生说,师板书:疑惑;气愤;立志。

    二、精读课文,体会人物思想。

    1、学习课文第一部分「第1—6节」。


    「1」读课文,提问:周恩来的内心感到怎样?「很疑惑」。疑惑什么呢?「生答」板书:中华不振。

    「2」在文中画出有关产生疑惑的语句。

    A、为什么没事可不要到那个地方去玩?

    B、为什么那是外国租界地,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?

    C、租界地是什么样的?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儿,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?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?

    「3」自由读这些句子,请读出疑惑不解的语气。

    「4」指名读,评价所读效果。

    「5」同桌同学练习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。

    2、学习第二部分。「第7-9节」

    「1」仔细阅读这部分。

    「2」提问:此时,周恩来的心情是怎样的?「气愤」。是因为什么事感到气愤?「外国人轧死了中国人,没有愧疚之情反得意扬扬。中国巡警没有惩罚洋人,反而训斥受害人。围观的人见此情况尽管气愤,但没有人敢说。」让学生用“因为……所以” 的句式说。

    「3」想象练习,让学生体会情感。

    A、这位妇女的遭遇悲惨吗?这里仅仅只写这位妇女吗?从书上找出描写妇女可怜的.语句。

    「很悲惨,这里不只是写这位妇女,她是代表中国同胞。」

    他们急忙奔了过去,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泣着什么……

    B、边读边想象,她怎样哭诉?在哭诉什么?

    C、此时周恩来体会到了什么?「“中华不振”的含义」是什么让他体会到的?「他看到中国人受欺凌。」板书:中国人受欺凌

    「4」思考:第九自然段里为什么不把周恩来沉思的内容写出来,这段在这到什么作用?「因为这段主要是一个过渡段,第一句紧承上文周恩来在租界里的切身体会到“中华不振”的含义,第二句巧妙第把课文引入下文对修身课上这件事的叙述。这段话在这主要起到了“承上启下”的作用。」

    3学习第三部分。「第10—15节」

    「1」朗读课文,

    「2」思考:周恩来沉思什么,你从哪里知道?

    「沉思立志—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,从修身课上。」板书: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

    「3」分析少年周恩来的读书目的与其他学生的读书目的到底有什么不同?这里作者采用了怎样的写作方法,这样写有什么好处?

    其他学生的读书目的是:为明理、为挣钱、为吃饭,这些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;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,则是把个人的学习与民族的振兴联系起来。

    采用“对比”的方法。在这样的对比中,容易使我们感受到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。板书:博大胸怀、远大志向。

    1、学习第四部分。

   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。

    三、联系全文,深入思考。

    使周恩来立下“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”这个志向的原因是什么?

    因为他认识到,中国人要想不受帝国主义欺凌,就要振兴中华,读书就要以此为目标,所以他立下了这个远大的志向。

    课文中的三件事之间是什么关系?「因果关系。前面两件事是原因,后面一件事就是结果。」文章是怎样把三件事连一起的?「多处应用“过渡句、过渡段”衔接起来的」。

    四、课堂小结:同学们学习的很认真,对课文有了较深的理解,对有关的写作方法也有所了解,我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活动中,要做到:“学有所获、学有所用”。

    五、布置作业。

    1、继续朗读课文,

    2、找出课文中的四字词语,读一读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,然后写一写。

    第三课时

    一、导入新课。

    同学们!在上一节课,我们学习了少年周恩来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》的故事,现在让我们来学习“阅读链接”看看告诉了我们什么?“综合性学习”又要求我们怎样做。

    二、拓展阅读,理解诗句。

    1、学生自由读“阅读链接”中的短文。

    2、小黑板出示周恩来的诗“大江歌罢掉头东”和有关注释。

    「1」自由读诗。

    「2」看诗的注释,请学生看注释试着说说诗意思

    4、联系课文内容谈谈自己阅读后的感受。

    三、自主习作,拓展升华

    自拟题目,把自己学习课文和“阅读链接”所想到的和感受到的写下来。

    三、布置综合性学习

    1、我们已经了解周恩来小时候的故事,让我们通过各种渠道来了解更多人的成长的故事吧。

    2、分组说说你想了解哪些人成长的故事。你打算用什么渠道去了解。说说你想用什么方式来展示你了解的故事。

    四、教师小结:同学们学习得很好,既了解了课文内容,也从课文中得到了体会,还学习到了一定的写作方法。这是大家认真学习的结果,让我们更加努力而获得更好的成果吧!

  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大单元教学ppt

    五、布置作业

    1、自己收集有关“爱国的格言”。

    2、找一些有关周恩来总理的故事读一读


    云美范文,一个优质的源码资源平台!
    云美范文 »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一课时_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课件